
從9月7日起,CCTV-4《國家記憶》欄目將播出三集紀錄片《軍事博物館建成始末》,詳細披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建設背后的故事,為您講述軍博是如何從決策建館、建設會戰(zhàn)、征集文物到最后隆重開館的。
1958年8月,中共中央決定為迎接新中國誕辰10周年,在北京建設一批重點工程,時稱十大建筑,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其中之一。作為十大建筑中唯一的一個涉軍建筑,建在哪里,建成什么樣,怎樣修建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決策者面前。
1958年10月12日,全國建筑行業(yè)精兵強將、能工巧匠向北京晾果廠村集結。21個省276家單位的建設者們爭時間搶速度邊設計邊施工,全國很多軍區(qū)也給予了大力支持,支援了大量的施工機械、工具,還從福建、四川、南京、武漢等地采伐、運來了大批木料和竹材。遠在福建的戰(zhàn)士們,特地搜集了廢炮彈殼,作為鑄造博物館四扇大銅門的原料。僅用9個月零17天,一座建筑面積60557平方米、高94.7米的雄偉建筑拔地而起。
1960年8月1日,軍博建成后的首展盛況空前。老一輩革命家、軍事家都對軍博寄予了關心和厚愛: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館名;周恩來總理親自修改布展的文字、解說詞;陳毅元帥為軍博題寫各分館館名;賀龍元帥親自督促找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存的一門山炮……革命前輩對軍事博物館的關心,造就了今天軍事博物館在全國軍事展覽館中的突出歷史地位。
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,三集紀錄片《軍事博物館建成始末》通過講述軍博的籌建、展陳等細節(jié)故事,展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光榮歷程,讓觀眾感受革命先輩的崇高信仰,感悟人民軍隊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,讓信仰之火熊熊燃燒。